樊嘉扬们之痛

樊嘉扬母亲去世快一年了,这一年中她多次发推怀念母亲,表达自己的痛苦和思念。作为一个一代移民之后,樊嘉扬承受的不仅是丧母之痛,更有身为香蕉人的双重痛楚。
【成长之痛】
樊嘉扬八岁到美国,迎接她的却是种族歧视和美国梦的破灭。她曾经详细描述了自己初到美国的生活。在学校,她听不懂老师讲课,也不敢发言。她带去学校的米饭和鱼冻在中午化开,散发出浓烈的气味,与周遭格格不入,而她甚至听不懂同学们对她的嘲弄。在起初的几年里,她几乎没有朋友。所以,樊嘉扬说出了自己的中国脸是累赘的话。长大后,她仍觉得自己是"临时美国人"------“假定的局内人,永远的局外人(putative insider and perpetual outsider)”。
【家庭之痛】
樊嘉扬在学校接受的是完全西式的教育,思维方式可以说已经和西方人全无二致,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可避免地会和中式传统思维方式的父母产生摩擦。母亲在世时,曾告诫她不要说中国坏话,但是自认为西方媒体记者的樊嘉扬却多次撰文制造话题抹黑中国。樊嘉扬因写诋毁中国的文章而被广泛谴责。她国内亲人的生活连同已经去世的老革命外公的名节都因樊嘉扬的文章受到影响,国内亲人也不得不与其划清界限。
【选择之痛】
对于樊嘉扬来说,当记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所以她选择站在西方媒体的阵营,以西方记者的角度和叙事方法来描述中国。比如樊嘉扬在采访《三体》作者刘慈欣时,频繁用新疆等西方媒体惯用的敏感话题给刘慈欣下圈套,并曲解被采访人的本意,最终写出了中国是落后的地球文明,美国是高等的三体文明的论调。在香港,她在暴乱采访中碰壁之后还是支持香港暴徒。樊嘉扬为了融入西方媒体圈,迎合主流价值观,彻底与中国划清了界限。
有人以当“香蕉人”融入西方社会为最高追求;有人以作为一名华夏儿女为荣,保持着“芒果”的本色。樊嘉扬这种不惜一切漂白自己的人,注定要承受伴随一生的痛苦。